2009年2月18日,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開幕
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會徽
事件簡介
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於2009年2月18日晚在中國冰雪名城哈爾濱開幕。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、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喬治·基裏安先生出席了開幕式。本屆大冬會是中國曆史上首次舉辦的世界級的綜合性冬季體育賽事,共設短道速滑、花樣滑冰、高山滑雪等12個大項,於2月28日閉幕。在爲期11天的比賽中,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600多名運動員將向81枚金牌發起沖擊。中國代表團此次派出近200名選手,參賽規模創曆屆之最。
2月28日,爲期18天的哈爾濱大冬會賽事全部結束,81枚金牌各歸其主,中國代表團創紀錄地以18金18銀12銅排在金牌榜第一位,往屆大冬會中國隊的最好成績是6枚金牌。俄羅斯隊奪得18金14銀19銅位居第二;列第三的韓國代表團收獲12金7銀9銅。
比賽項目
比賽項目分爲兩大類:雪上項目和冰上項目。
●雪上項目
高山、越野、跳臺、北歐兩項、自由式、冬季兩項、單闆;
●冰上項目
速滑、花樣、短道、冰球、冰壺;
會徽以英文字母“U”爲基本形,用流暢動感的線條語言,描繪出冰雪健兒的運動軌跡,又似飄動的旗幟,展示着飛揚的青春,充分體現了人與運動、人與自然之間互動和諧的美。象征着世界各地大學生體育健兒,在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強”的奧林匹克精神引領下, 共同奏響哈爾濱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運會 “冰雪、青春、未來”的華美樂章。
吉祥物
吉祥物取名“冬冬”,以北方的雪花爲創作元素,以白色和藍色爲主色調,采取擬人化的創作手法,突出了舉辦地和冬季體育賽事的特色。冬冬形象純潔無瑕、開朗熱情、活潑可愛,有着天使般的笑容,橘色的圍巾彰顯着勃勃的生機與活力,真誠而熱情地歡迎各國友人。
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
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,是一項供大學生運動員參加的國際綜合性體育活動,主辦組織爲國際大學運動總會,每兩年舉行一次。
本世紀20年代初,當時的國際大學生組織就已開始計劃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。在巴黎召開了世界大學生體育代表大會,會議決定次年舉行第一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。1924年,首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(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' Games)在華沙舉行,設田徑、遊泳和擊劍3個比賽項目。此後,運動會不定期舉辦,至1939年共舉辦了8屆。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運動會被迫中斷。恢複和平後,1947年恢複舉行,由法國重新舉辦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。但從1951年起因國際形勢的變化,分裂成東西方兩個運動會,西方的名爲“國際學生體育運動會”,東方的叫“青年學生運動會”或“青年友好運動會”。兩個陣營各自組織和舉辦自己的大學生運動會。
1957年,爲了慶祝法國全國學聯成立50周年,在巴黎舉行了國際性的大學生運動會和國際文化聯歡節。經與會30個國家的代表一緻同意,決定以後定期舉辦世界性的大學生體育比賽,定名爲“世界大學生運動會”,原則上每兩年舉行一屆。
1959年,第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意大利都靈舉行,來自45個國家的985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。至1999年,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已舉辦過20屆。
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正式規定的比賽項目一般有田徑、遊泳、跳水、水球、體操、擊劍、網球、籃球和排球等9項,但東道國有權再增加1項。例如1977年的東道國保加利亞增加了摔跤,1979年墨西哥增加了足球,1985年日本增加了柔道。
1960年,仿奧運會賽製,又在法國夏蒙尼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。起初,夏季運動會和冬季運動會分別在單數和雙數年舉行,從1981年起改爲在同一年舉行。至1999年,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已舉辦過19屆,比賽項目有速度滑冰、短道速滑、花樣滑冰、高山滑雪、越野滑雪、跳臺滑雪、冬季兩項、冰球、北歐兩項、滑闆滑雪。